环球门户网

科技创新板首批25家企业本周正式开市交易

更新时间:2021-10-11 21:08:26

导读 今天,边肖将与大家分享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的相关知识,丰富大家的知识。如果你对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的知识感兴趣,可以往下看。科技创新板

今天,边肖将与大家分享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的相关知识,丰富大家的知识。如果你对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的知识感兴趣,可以往下看。

科技创新板首批25家企业本周正式开始交易。其中,佳源科技和白蓉科技是近五年需求增长强劲的动力电池相关企业。加上即将上市的天奈科技,一批锂电池材料企业聚集在科创板。其科技含量如何,未来增长空间如何,能否支撑当前估值?高科技锂电池将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和业内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解读。

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本周正式开板交易

嘉元科技:高端产品大幅提升财务报告。

嘉元科技上周在科创板注册。按周五收盘价计算,公司市盈率37,总市值133亿元。

根据佳源科技披露的最新财务数据,公司预计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.41亿-8.11亿元,同比增长约64.73%至80.29%;扣除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.6亿元-1.95亿元,同比增长219.17%至288.99%。

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为什么净利润的增幅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幅。根据公司回复,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高的双光6m(微米)极薄铜箔收入占比大幅提升。具体如下:

佳源科技主营业务为锂铜箔,主要用作负极材料的载体。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的不断提升,锂铜箔也在朝着高密度、超薄、高抗拉强度的方向发展。

最新数据显示,诺德公司已成功研发出4m超薄锂电池铜箔,佳源科技已研发出4.5m超薄锂电池铜箔,但尚未批量使用,仅处于试用阶段。

中国电子材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、电子铜箔分会秘书长冷大光评论说,6m锂铜箔的技术门槛很高,国内外只有少数企业能做好。自2016年诺德率先突破6m锂电池铜箔量产技术以来,灵宝黄金旗下的华信电子、佳源科技、钟毅科技、东莞华为也突破了这一技术,中国6m锂电池铜箔生产规模迅速扩大。2018年我国6m锂电池铜箔年产量3万吨,佳源科技产量3000吨。

白蓉科技:NCM811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%。

白蓉科技也是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。按周五收盘价计算,公司市盈率为16.6,总市值为198亿元。

白蓉科技的主营业务是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。根据镍、钴、锰含量的不同,NCM材料可分为NCM111、NCM523、NCM622、NCM811等产品,后几个数字代表三者的比例。由于在提高能量密度方面具有最大的潜力,高镍三元NCM811将成为未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。

白蓉科技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生产高镍含量NCM811的企业。根据GGII的数据,2018年NCM正极材料在中国的销量为13.68万吨,同比增长57.1%。其中,NCM811销量达8000吨,同比增长237.5%。

2018年,白蓉科技销售NCM811产品5926吨。据此计算,白蓉科技NCM811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已达74%。

近年来,以白蓉科技的NCM811和NCM622为代表的高镍正极材料的销售收入和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

天奈科技:打破长期依赖进口导电剂。

7月中旬,天奈科技刚刚通过上海市科创板委员会考试,目前正处于报名阶段。

在2007年成立之初,天奈致力于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商业应用。起初,开曼天奈(天奈科技的前身)与清华大学签订了相关发明专利的永久独家使用许可,随后自主研发并量产碳纳米管产品。

2018年开始小批量供应第三代产品。目前公司一直在研发第四代产品,规划第五代产品。

碳纳米管出现之前,国外企业控制着传统导电剂的市场话语权,我国锂电池用导电剂长期依赖进口。

与传统导电剂相比,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导电材料。目前已突破能量密度瓶颈,实现产业化的三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是“高镍正极、硅基负极”。碳纳米管可以提高正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寿命,从而加速传统导电剂的替代。

中国锂电池导电剂市场国产化率从2014年的12.9%增长到2018年的31.2%,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。

天奈科技碳纳米管产品尤其是第二代、第三代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如下图所示(图3、图4)。

电池、锂电池材料企业、科技创新板。

产业研究院锂电池研究所副所长曾刚评论:2025年之前,锂离子电池仍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导电剂,碳纳米管的市场渗透率将逐渐提高。此外,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,在电子、能源、通信、航空航天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。

版权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。